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歡迎您來到Show の 攝影日記

感謝您的到訪,若有興趣約拍,請留言板留言,並請留下聯絡方式。謝謝!

相薄連結:Picasa 網路相薄

近期活動:

paddy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些人認為截拳道是一種思想,一種可用以套用在武術學習上的概念,抱持這樣論調的人常常引用一些李小龍的話,例如:『截拳道是一種哲學,一種精神,沒有招 式,就像水一樣,如果有人說什麼才是截拳道,那就讓這三個字像風一樣消失吧!』、『截拳道是沒有圓週的圓』、『截拳道就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只要忠於自我,無限制的使用自己的身體』之類的經典名句,但我認為如果真的想了解截拳道,研究什麼是李小龍的功夫,不能夠只以一些看似饒富深意,值得玩 味的儒道釋短言或哲語作為解讀的重點,而應該是研究李小龍一生對於功夫追尋的觀點以及各階段的改變,去探討李小龍在短短三十二年零八個月的歲月中,他追尋 武術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由這樣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比較能夠貼近李小龍對於武術的想法和最終對其武術的表現方式,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我認為李小龍他在經過詠 春以及各式武術的洗禮後,他認定打鬥應該趨於精簡以及直接,在短時間內利用極簡練的招式達成有效重擊敵人結束戰鬥的效果,正如李小龍死前最與他互動最密切 的黃錦銘老師所言,李小龍的功夫所講究的要點係:簡單、直接、非傳統;

        為什麼我會說是李小龍的功夫,而不說李小龍的截拳道,因為對於截拳道的定義,有著太多種的解讀與看法,就如上述認為截拳道是一種武術哲思,或者認為截拳道 是一種變體的詠春、截拳道就如伊魯山度所言是一種概念,這樣多元的界定讓人們開始對李小龍的武術思想有混淆的錯誤,所以我喜歡以李小龍的功夫或李小龍的武 術思想來代替截拳道這個容易造成廣義解讀的名詞,這也連帶影響我在和朋友解釋李小龍的功夫時,並不太使用李小龍說過的話來套公式,因為一來我對於那些帶有 深刻義涵的佛道短語並不熟悉,無法了解李小龍引用該短語真正要表達的是何種想法,深怕自己會如玄裝所言造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不同體會,(也許我這句話就 犯了自我解讀的意思)這樣不就和李小龍原本的意思有了落差;二來我覺得那些哲語在沒有深刻研究哲學辯證理論以及懂得辯證方法的情況下,實在太容易造成各自 解讀,當然,武術的學習正如其他學術或技巧的學習一般,可以利用個人在其他方面的體會或感覺去融會貫通,以致於最後能成就通達該門武術的境界,但是我覺得 就算是個人依照自己的角度去學習,最終學會的還是該門技藝,就像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揣摩、去學習現代主義的畫派的繪畫技巧,當我學成之時,我應該是學會現代 主義畫派的技巧,畫出來的作品應該是具備現代主義畫派所講究的各種重點,而不會是讓作品呈現印象派或抽象派畫法的技巧,如果真的變成如此,我又怎能號稱我 學會的現代主義畫派的技法呢?是以,既然我號稱學習的是李小龍的功夫,那我就應該要忠於其對功夫的見解,不管我用任何方式去理解,去學習,但我最終呈現出 來的戰鬥技巧應該是走李小龍的武技術路,使用的戰鬥技術應該是依照李小龍的武術目標為核心。

        又回到原點了,到底什麼才是李小龍的武術目標,李小龍終其一生都在研究怎樣能夠有效的結束戰鬥,因此他閱讀並分析各種武術且親身投入實驗,這點可由他每經 過一些時期所表達出來的武術風貌就有差異,以及他不同時期的弟子所學習的武術內容皆有所不同等面象可以觀察歸結出,而在我個人對李小龍的研究後認為,李小 龍受到拳擊的步法、打擊動作以及西洋劍的截擊、長刺、突擊之類的技術影響極深,以至於他開始大量研究該二種武術的動作及技術理論,並想辦法將之融入自己的 搏擊技術中,並在他人生的後段開發出一種以簡單、直接、非傳統為目標的武術,該武術具有他認定最佳的戰鬥資視為根本,去架構如同步法、拳法、腿法等各項打 鬥技巧,以及融合西洋劍和拳擊相關的戰略作為搏擊時戰鬥方針,這就是我認為李小龍最終的功夫結晶,最後的截拳道。

        所以,因為我所研究的路線如同上述這樣,因此李小龍以及他的功夫在我眼裡便是這樣的感覺,我希望藉由上述的文字稍微的對我的想法作簡單的表達,當然我也尊 重其他人的詮釋角度,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是真正貼近李小龍思想的人,我們只能就表面的事實作自認為客觀的推斷,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只是希望大家在討論時能 夠引證較為經過分析或者具有理論依據的論點去支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單純的引用網路文章,或者聽從他人片面的解說就認定李小龍的功夫係如何如何。

p.s   在說我覺得截拳道就是怎樣怎樣,或截拳道就如何如何之前,請先稍微思考一下我到底對於截拳道的認識至何種程度。


paddy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李小龍並沒有強調吋勁這個名詞,在外國的截拳道或者是振藩截拳道核心會也不會把吋勁列為截拳道的特色之一。李小龍也只不過在Do Of Jeet Kune Doo這本書中提到,在打擊的時候,要將目標放在接觸物體的一吋之後(大約再延伸一個拳頭的距離),其他的書上或文獻上也沒有再提過吋勁的相關介紹或練習 方法。(大陸出版的書籍例外,那根本不是截拳道。)就算他曾經在長堤空手道大會表演短距離發勁,那也只是一種場面效果,並不代表他將吋勁視為截拳道的理論 之一。勁說白了(這裡單作外門討論,不深究氣功層面),也就是利用身體瞬間結合的技巧,將重量是放在攻擊點上的方法而已。任何武術都有,當你將該武術的動 作所需使用的槓桿和身體原理掌握得法,那就可以打出很好的重量,也就是所謂的勁。

再說,截拳道的理論取自西洋劍,講究中長距離截攻對手,一直在Trapping
Ranger中纏鬥是不與許的,所以不會只側重吋勁這一項。
吋 勁顧名思義,應該是短距離勁道的意思。如果硬要說是各種距離勁道的代稱,我覺得有些不合時宜吧。何必每次一說到吋勁,台灣截拳道就要說它是不同距離勁道的 一種代稱,短勁就短勁,長勁就長勁。台灣截拳道用吋勁概括,於歷史考據和辭類辨意上都不合適,也會讓人誤會截拳道就是愛搞吋勁云云。

paddy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李小龍並沒有強調吋勁這個名詞,在外國的截拳道或者是截拳道核心會也不會把吋勁列為截拳道的特色之一。李小龍也只不過在Do Of Jeet Kune Doo這本書中提到,在打擊的時候,要將目標放在接觸物體的一吋之後(大約再延伸一個拳頭的距離),其他的書上或文獻上也沒有再提過吋勁的相關介紹或練習方法。(大陸出版的書籍例外,那根本不是截拳道。)就算他曾經在長堤空手道大會表演短距離發勁,那也只是一種場面效果,並不代表他將吋勁視為截拳道的理論之一。勁說白了(這裡單作外門討論,不深究氣功層面),也就是利用身體瞬間結合的技巧,將重量是放在攻擊點上的方法而已。任何武術都有,當你將該武術的動作所需使用的槓桿和身體原理掌握得法,那就可以打出很好的重量,也就是所謂的勁。

資料來源: 阿豪截拳道部落格

paddy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截拳道之創始者李小龍,正式接觸武術應該是詠春拳,而他詠春拳的入門師傅正式有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樑,李小龍在1962年於美國西雅圖所開始教授的武術為振 藩國術,當時的教學內容是李小龍憑自己經驗所修改式詠春拳,當時李小龍的徒弟有木村武之、嚴鏡海等等,1965年李小龍於奧克蘭成立另一家道館,在62- 65年間李小龍開始涉獵大量的武術,也開始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武術系統,65年間李小龍的武術風貌亦趨於多元化,Do of Jeet Kune Doo這本書也大略是在這段時間內出版的,由書中可以窺見李小龍的確再這期間內吸收了大量關於西洋拳、擊劍、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武術資訊,而伊魯山度 也於這段時間內成為李小龍的學生,Ted Wong也於這段時間內加入李小龍道館學生的一員,1967年李小龍在洛杉磯開設第三家道館,Ted Wong隨同李小龍練習,而伊魯山度則打理之前的道館,之後Ted Wong被李小龍挑選入自家後院練習,這時候Ted Wong才發現李小龍在65-67年間在道館內教學的內容並無二致,但是在自家後院的練習卻全然不同於道館的技術,因此,他才了解到李小龍正逐步的精簡過 往的武術技巧,整理出自己認為適合打鬥的技巧,李小龍雖然沒有完全公開過自己研究出來最終的武術技巧,但他在Do of Jeet Kune Doo之後所著的四本書中可以看出他後來部分技術內容,Ted Wong65年以後至是李小龍死前最親密的學生,所接受的武術也較為貼近李小龍死前的最後思想,由Ted Wong所述得知,李小龍在後期認為武術應該趨於精簡、直接、非傳統武術的典型,尤其以精簡與直接最為重要,而Ted Wong說李小龍的武術藏書有極大量關於擊劍(267本)次之便為西洋拳(67本),其他則為空手道與跆拳道,只有少數是傳統武術的書籍,李小龍後期的武 術講究的重點在於步法,他曾經仔細研究過拳王阿里在拳臺上的移動方式,以及擊劍的戰術和截擊技巧,所以,如果你問我截拳道算是中國武術嗎?在我的認知裡, 李小龍他啟蒙於中國武術,但他所創的截拳道泰半技術概念係師法西洋拳與擊劍,而截拳道是他一生對學過武術經驗的總承,我們無法定義截拳道屬於東方或西方, 就像有時我們無法定義一本書的翻譯文本,只是該書的文字轉換,抑或是加上了譯者個人詮釋的再創作一般,我們只能說,截拳道,是李小龍的武術。

        到底什麼是截拳道,現世人們還是眾說紛紜,由於每個人對於李小龍的切入角度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於截拳道總有不同的認定,如果以時間點來分析,抱持截拳道有 百分之五十的技術源自於詠春拳這種論點的人,也許所看的角度著重於李小龍的詠春出身,以及他於1965年間教受修改式詠春,又或者受到坊間很多截拳道書籍 內文重點著重於手法介紹的緣故; 而有些人深信截拳道便如伊魯山度所言,是一種武術思想,講究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概念,在忠於自己喜好,身體條件的前提下學習各種武術,補強自己 的技術質量,然而,伊魯山度跟隨李小龍的時間點大致於65-67年間,所以他的想法以至於他所影響的人們,僅能代表這段時間內李小龍對於武術的看法,此 外,也有些人基於65-67年間的觀點下,認為李小龍研究各種類型的武術,實為是MMA的先驅,這也可以視為一種想法,至於MMA與截拳道概念之間的差 別,並非我本篇所要提出的重點,不再此贅述; 重回本文,另外有一派人持論截拳道具有一種嚴謹的武術架構,在這個架構下建立了專屬截拳道的戰略技術與動作技巧,這派說法源自於Ted Wong一派,其係屬於67年後至李小龍死亡之前,這段時間內李小龍對於武術的思想逐漸趨於簡單、直接、並且獨立於傳統武術之外,他慢慢簡化自己的武術經 驗,並研究出一種屬於他自己的打鬥技術,也便為今日的原始截拳道,由某些層面來看,原始截拳道的確最為貼近李小龍一生對於武術的概念,因為它是李小龍人生 最後一段路在研究的方向,也是他所期盼的個人最終目標,但是換個方向想,由於李小龍人生已經無法延續,我們也無從得知,如果李小龍還在世的話,簡單、直 接、非典型是否仍會是他最終追尋的目的,而這三個字的表現方式,又是不是仍屬於原始截拳道所涵蓋的範圍之中。
        如今人人對截拳道抱持著不同的解讀,我們無法肯定的說孰是孰非,在這一片茫茫無盡的論述中,我們唯一可以體認的是,想要瞭解何謂截拳道,不是靠著人云亦 云,唯有自己親身去追溯李小龍的一生,體會李小龍的武術經驗,當我們全然了解李小龍建構自身武術的歷程與他的人生經驗後,我們才有可能明白什麼是截拳道, 並對它做一個屬於自己的詮釋方式。

 
資料來源:阿豪截拳道部落格

paddysh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